目录 一、《药性赋》 4 (—)寒类药性赋 4 (二)热类药性赋 5 (三)温性药性赋 6 (四)平性药性赋 7 二、《六陈歌》 8 三、《妊娠禁忌歌》 8 四、《十九畏歌》 8 五、《十八反歌》 8 六、《引经报使药歌》 9 七、用药法程(《本草便读》清.张秉成) 9 八、治病主药诀《医学传心录》 9 九、《药性串集》 10 十、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11 十一、汝州杨氏百草堂杨红祥附古罨药鉴 12 十二、中药方剂的药引 14 十三、方剂歌决 14 十四、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24 十五、方剂汇总 25 十六、脉学总结 40 十七、舌诊顺口溜 45 十八、十问歌 46 十九、五脏平脉歌: 46 二十、针灸歌诀 47 一、五输穴歌 47 二、十二原穴歌 47 三、十五络穴歌 47 四、十二募穴歌 47 五、下合穴歌 48 六、八会穴歌 48 七、八脉交会穴歌 48 八.四总穴歌 48 九、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 48 十、十二经背腧穴歌 48 十一、难经五腧穴主治歌 49 十二、玉龙赋 49 十三.标幽赋 49 十四、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50 十五、经脉循行走向原文: 51 十六、经穴歌 53 十七、回阳九针歌 55 十八.12个急证的针灸处方歌诀 55 二十一、医学三字经 56 二十二、伤寒论 59 附:伤寒论主要证治归纳表 89 二十三、《金匮要略》重点掌握条文 104 附:金匱表解 111 二十四、中医名言集锦 130 一、天人合一 130 二、养生保健 130 三、防病治未病 131 四、医德医风 131 五、医术学习 131 六、阴阳五行 132 七、藏象学说 133 八、精神气血 134 九、病因学 135 十、病机学 135 十一、经络针灸 136 十二、四诊方法 136 十三、辨证要点 137 十四、治则治法 138 十五、药物方剂 140 十六、临床疾病 140 十七.中医锦句120条 141 二十五、《笔花医镜》用药论 144 一、 心部药队 144 二、肝部药队 146 三、脾部药队 148 四、肺部药队 150 五、肾部药队 151 六、胃部药队 153 七、膀胱部药队 155 八、胆部药队 156 九、大肠部药队 156 十、小肠部药队 157 十一、心包三焦部药队 158 二十六、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158 二十七、沈绍功 “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 162 一.虚证分四类定五位 1. 162 三.脉诊宜粗及舍证从舌 164 四.论治宜活及间治取效 165 二十八、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 167 二十九、中医内科学总结 167 一、 感冒 167 二、咳嗽 168 三、肺痈 168 四、哮证 168 五、喘证 168 六、肺胀 169 七、肺痨 169 八、痰饮 169 九、自汗、盗汗 169 十、血证 170 十一、心悸 170 十三、不寐 170 十四、厥证 171 十五、郁证 171 十六、癫狂 171 十七、痫证 171 十八、胃痛 172 十九、噎膈 172 二十、呕吐 172 二十一、呃逆 172 二十二、泄泻 172 二十三、痢疾 172 二十四、腹痛 173 二十五、便秘 173 二十六、胁痛 173 二十七、黄疸 173 二十八、积聚 173 二十九、鼓胀 173 三十、头痛 174 三十一、眩晕 174 三十二、中风 174 三十三、痉证 175 三十四、疟疾 175 三十五、水肿 175 三十六、淋证 175 三十七、癃闭 175 三十八、腰痛 175 三十九、消渴 176 四十、痹证 176 四十一、痿证 176 四十二、内伤发热 176 四十三、虚劳 176 热 177 湿 177 燥 178 寒 178 疫疠毒疟 179 痰饮食 179 郁 180 瘀 181 气虚 182 血虚 182 阴虚 183 阳虚 184 两虚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