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下载 > 资讯频道 > 医学前沿资讯 >

遇到炎症性肠病,应该考虑哪些?

发布时间:2018-07-17 14:00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 来源: 作者:

        副球孢子菌是一种具有地方流行特征的真菌,可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感染后累及范围较广。一般认为,非免疫抑制人群感染后病变常出现在肺部和肠道,而免疫低下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后病变范围较广,包括全身皮肤、黏膜及肺部等脏器。至今,鲜有报道副球孢子菌广泛累及肠道的案例,而近期巴西圣保罗的一位医生接诊了一位患副球孢子菌病的13岁高加索男孩,起初将其诊断为克罗恩病,而后通过进一步活检确诊为副球孢子菌感染。

        病例介绍

        患者因腹痛1年半伴恶心、腹泻、体重下降10kg至医院就诊,腹痛部位在脐周,偶有腹胀,全腹触诊有轻微肌紧张。

        实验室检查提示CRP增高(24.7mg/L),血沉加快(53mm/h),余无殊。胸片正常,未行腹部CT检查。随后床位医生为该患者行胃肠镜检查,胃镜无殊,肠镜下可见结直肠散在较深的匐行溃疡,表面覆盖有脆性的纤维蛋白层,组织活检显示慢性炎症病变,特殊染色未见致病菌;遂考虑克罗恩病,予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

        两剂过后,患者病情反而加重,出现血便,遂再次予以肠镜检查加组织活检(HE染色与特殊染色),报告显示肠道慢性炎症伴非干酪样肉芽肿,可见副球孢子菌芽孢。转而停用英夫利昔单抗,予以磺胺甲恶唑治疗,数疗程后因出现耐药性予以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继续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数月后复查肠镜溃疡基本愈合,炎症消退。

        讨论

        本案例中的焦点在于副球孢子菌引起的易与无菌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混淆,起初即使行肠镜活检也很容易得到假阴性结果,因此该案例提醒内镜医生取活检时应注意部位及数量,尽可能提高检出率。

        更为重要的是,副球孢子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倾向于感染免疫力偏差的人群,而人体对其抗原可产生一系列的级联反应,触发免疫应答,其中TNF-α在免疫应答中起调节及放大作用。因此,一旦误诊为克罗恩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免疫,使病情恶化。

        结论

        通过本案例可见,肠道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时常面临困难,一般情况下应考虑感染或非感染所致炎症性肠病、肠道结核以及肠道恶性肿瘤。因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疗上大相径庭,该两者间的鉴别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前,尽可能做到明确诊断或排除,以免使病情加重。

        原始出处:

        Lomazi E A, Togni R D C S, Paiva N M D, et al.Intestinal paracoccidioidomycosis resembling Crohn’s disease in a teenager: a case report[J].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2018, 1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