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下载 > 电驴资源 > 中医中药 >

《中华经络学》扫描版[PDF]

发布用户:网友分享 更新时间:2014-12-08 18:00 人气:

ed2k链接列表(如何下载?资源总大小:19.29 MB

资源介绍

中文名: 中华经络学
作者: 王鸿谟
图书分类: 健康/两性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书号: 9787507727357
发行时间: 2006年07月0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介绍:
经络系统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独立联络系统,具有远程循经联系功能,只要对经络经穴进行刺激,就可以远距离调整人体几乎所有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
由于营气流注的统治束缚,经络系统与血脉系统混淆,经络理论两千年来未能统一,也一直没有显著进展。作者结合手五里穴禁刺原理、经脉环状联系、经络气血多 少、迎随补泻法等探讨,论证指出:营气流注理论自相矛盾、脱离实践,违背人体生命规律、也违背基本科学常识,必须否定,从理论实践两方面破除了营气流注的 误导。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并统一经络理论,将其分为经络结构、循行规律、古典理论三类。论证并强调经脉行气。率先提出经脉终始规律、经气双向运行规律、 脏腑使道联络规律、经络分野规律,进而结合前人工作归纳出经脉循行的八项规律。辨析古典经络理论本义,还原经脉循行部位,创立循经排穴法,改进《针灸穴名 标准》,彰显经络远程循经联系的重要科学价值。通过严密考证,界定经络系统定义,构建经络三级系统。
作者强调:经络研究必须尊重中医经典理论,接受实践验证,与科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不断创新、继续发展。本书从新的视角纵览经络全局,开拓了经络研究的新 思路,为经络标准化、规范化及其现代研究奠定基础。全书内容完备,立论新颖、资料详实、论证明晰严谨、理论统一规范、切合实际应用。对广大中医、中西医结 合的科研、教学、临床人员以及针灸推拿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等学习、研究、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王鸿谟,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副总编。擅长望色切脉诊病,灵活运用经方治愈疑难重病。以经络规范化、诊法客观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华医学会中法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廿余部,获科研成果多项。倡导色诊为诊法之首,在创建色诊学、创立色部三级定位法、色诊客观化、色诊仪研制;脉象整理分类、奇脉探讨、脉证关系研究、脉诊客观化、脉象检测系统研制;八纲改革、确立辨证论治纲纪、完善辨证体系;以及整理研究经络理论、分析批判营气流注、还原经脉循行部位、创立循经排穴法、改进《针灸穴名标准》、总结经脉循行规律、倡导论证经脉行气、辨析古典经络理论本义、构建经络分级系统等重大疑难问题上见解独特、建树颇丰,研究成果为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备注说明:
书籍来源于网络,转载于网易博客(http://ntccy2009.blog.163.com/),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不能下载的白盘同学,可到网易博客搜寻同名资源自行下载。
内容截图:


目录:
上篇 经络还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络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经络理论的临床运用
第二章 经络系统主要结构
第一节 正经
第二节 奇经
第三节 经别
第四节 络脉
第五节 经筋
第六节 皮部
第七节 腧穴
第八节 经气
第九节 经络联系
第三章 古典经络理论
第一节 标本
第二节 根结
第三节 根溜注入
第四节 本输
第五节 气街
第六节 四海
第七节 关合枢
结语
第四章 经络循行规律
第一节 命名规律
第二节 分布规律
第三节 正经起止走向规律
第四节 正经表里配合规律
第五节 正经交接交会规律
第六节 经气双向运行规律
第七节 脏脏使道联络规律
第八节 经络分野规律
第五章 营气流注
第一节 营气流注理论概要
第二节 营气流注理论分析
第三节 营气流注相关问题
第四节 营气流注评价否定
第六章 经络现象
第一节 循经感觉传导
第二节 循经感觉变化9循经性感觉障碍)
第三节 循经皮肤变化
第四节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第七章 经络研究
第一节 客观验证
第二节 实验研究
第三节 实质猜想
中篇 经络分级系统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正经系统
第三章 奇经系统
下篇 经络研究论文
附录
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文章


本周脚本排行